首页 新闻动态 通知公告

河南工业大学产学研科技成果推介(九)

2024-12-20

科技成果

Sci & Tech Achievements

01




成果名称:一种基于冷藏中种发酵法制作酸面团馒头的方法

技术领域:粮油加工及营养健康

成果简介: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冷藏中种发酵法制作酸面团馒头的方法,将酸种、水和小麦粉混合,制成的中种面团在2~6℃下冷藏发酵21~27h;制备所述中种面团用小麦粉的质量占酸面团馒头小麦粉总用量的质量百分比为50%~80%;所述酸种的使用量占酸面团馒头小麦粉总用量的质量百分比为30%~50%;将所述中种面团进行静置、缓苏后与碱粉、水、小麦粉和酵母混合,制成主面团;将所述主面团经分割、压面、成型和醒发,将所述醒发后的面团进行蒸制,得到酸面团馒头。本发明制备的馒头没有刺激性气味,使制备得到的酸面馒头具有风味丰富、浓郁的特点。同时为酸面团馒头的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依据,有利于促进酸面团馒头的工业化、规模化生产。

冷藏发酵过程中,较低的发酵温度有效的控制了酵母菌的产气速率,更不利于杂菌的生长繁殖,有效的解决了老面馒头制作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发酵不易控制的问题。根据冷藏发酵后中种面团的可滴定酸度,制定出用于计算加碱量的科学计算公式,解决了我国老面馒头制作过程中加碱量的确定依赖于制作者经验的技术瓶颈,使制作流程更加标准化,更易于实现产业化应用,且制作出的传统酸面团馒头品质更加稳定。规范的生产流程、统一的冷藏标准,既能保证馒头品质的稳定性,还能为产业化推广应用提供可行性理论支撑。

市场前景:

项目将传统酸面团发酵技术应用于全麦、杂粮馒头的开发,结合冷藏中种发酵法,有效的解决了全麦和杂粮馒头普遍存在的比容较小、持气性差、口感粗糙、质地干硬等突出问题,制作出的全麦和杂粮馒头比容较大、质地煊软、风味浓郁、内部结构细腻均匀,具有较好的市场应用前景,对开发优质大众主食馒头、提升馒头档次、增强其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对改善膳食结构、预防慢性疾病和推动特色谷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02




成果名称:油莎豆加工关键技术

技术领域:粮油加工及营养健康

成果简介:

该成果通过对油莎豆制油和加工技术的创新研发,解决了油莎豆制油、速溶油莎豆粉生产、油莎豆原粉在面包、饼干等焙烤食品中应用的技术难题。

成果技术指标及先进性:

1.油莎豆脱皮:处理量5吨/天,脱皮率≥75%。

2. 油莎豆制油:处理量5-100吨/天,出油效率≥88%。

成果总体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应用前景:

该成果技术内容包括油莎豆高效脱皮工艺技术、油莎豆制油工艺技术、速溶油莎豆粉工艺技术、以及油莎豆原粉在焙烤食品中应用的配方技术。该成果技术实现了油莎豆制油和加工的规模化工业生产示范应用,促进和推动了油莎豆油加工业的高质量发展。

03




成果名称:一种基于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稻谷黄变度检测方法

技术领域:粮油加工及营养健康

成果简介:

本成果涉及一种基于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稻谷黄变度检测方法,通过准备稻谷样品共14份,并将稻谷加工成大米,用色差计测量黄度指数,并取出每个样品中的一部分粉碎成大米粉;采用4种不同的溶剂,分别浸泡大米和大米粉,静置2个小时,用离心机离心,取上清液进行检测,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上测量各浸出液的吸收光谱;分析结果,利用分光光度计检测大米和大米粉浸出液最大吸收波长分别为305.2nm、533.2nm和595.2nm,建立线性回归模型,得到稻谷样品指标的预测值,并与实际值做配对T-检验,具有可以及时了解储存稻谷的品质变化情况,更优于色差计的稻谷黄变检测方法等优点。

应用前景:

本成果在国内稻谷收储企业及其加工企业具有极大的应用前景,并可以通过技术集成为稻谷收储及加工企业提供重要的经济效益。该技术所需设备廉价,操作易行,准确度高。本成果的投入使用,一方面,可以促进稻谷储藏减损,给相关企业带来巨大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可以确保稻谷保质保鲜,以为人们提供高质量的三大口粮之一,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

04




成果名称:粮油适度加工综合利用技术及智能装备研发与示范

技术领域:粮油加工及营养健康

图片

成果简介:

项目围绕小麦、玉米胚芽等大宗粮食油料存在过度加工、缺少精准适度加工专业化智能装备等卡脖子问题,在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支持下,创制电子粉师、基于MYTA技术的剥刮率及小麦粉质量自动调节系统、玉米胚芽稳态化处理、玉米胚芽适温压榨制油及适度精炼、玉米胚芽油/葵花籽油绿色加工与副产物综合利用等关键技术10余项;研制专业化智能装备20(台)套。

图片

市场前景:

该成果可实现大宗面制品及特色油料加工产业技术升级,满足消费者“绿色、营养、健康”的产品新需求,以及实现工厂对“智能、节能、低碳、环保、绿色、可持续”的现代食品产业新要求。

高校简介

University Profile

图片

河南工业大学




河南工业大学始建于1956年,先后隶属国家粮食部、商业部、机械工业部和国内贸易部,是河南省人民政府与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共建高校,入选国家首批“2011协同创新计划”,是河南省特色骨干大学、省“双一流”创建高校。

学校占地2764.5亩,在校生规模39000余人,涵盖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形成了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现有22个学院,教职工2600余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053人。拥有全国最完整的粮油食品学科群和实力雄厚的超硬材料学科群,同时构建了集储运、加工、装备、信息、管理等于一体的完整学科体系。建有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拥有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5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24个省一级重点学科。建有“小麦和玉米深加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粮食储运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58个国家级、省部级科研平台。

近年来,学校积极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行业、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在粮食精深加工与综合利用、粮食储运、生物医药、新材料、工业设计、粮食经济与物流管理等方面取得了一批重大研究成果,产生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14项,国家标准创新贡献一等奖1项。主持制定国际标准、国家、行业和团体标准336项,主持或参与编制行业发展规划、决策咨询报告300余项。为“一带一路”沿线23个国家建设的137条粮油生产线提供了工艺技术,为行业科技创新、社会发展进步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和智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