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动态 通知公告

河南工业大学产学研科技成果推介(十)

2024-12-27

科技成果

Sci & Tech Achievements

01




成果名称:健康专用油脂制造关键技术及产业化

技术领域:粮油加工及营养健康

成果简介:

健康专用油脂是满足食品工业发展必需品,针对传统氢化工艺易产生反式脂肪酸等问题,通过开展油脂基料油的生物酶法催化制造、低饱和油脂塑性强化等关键技术研究,获得零反式脂肪酸、高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健康型专用油,可用于速冻食品、烘焙食品、涂层食品等,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另外,针对细辛素可帮助皮肤修复与抗黑色素沉积的功效,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细辛素含量高、色泽浅的化妆品专用用芝麻油生产技术,产品可用于化妆、医药行业。

图片

市场前景:

替代长期依赖进口成套核心技术装备,已在中粮、佳禾食品、南桥等企业得到推广应用,用于人造奶油、起酥油、粉末油脂、植脂奶油、煎炸油等食品工业专用油脂产品的技术升级。

02




成果名称:健康食品绿色制备技术

技术领域:粮油加工及营养健康

成果简介:

针对广大消费者特别是运动员、糖尿病患者等健康需求,采用轻碾降皂处理技术、微变压热处理技术及杂粮全谷物食品加工等技术,研发了多种不同口味的运动营养代餐粉、低升糖指数(GI)代餐粉。主要成分为藜麦籽粒至藜麦全谷物、浓缩牛奶蛋白、浓缩乳清蛋白、大豆分离蛋白、抗性糊精、圆苞车前子壳粉、功能性低聚糖、矿物质、维生素,以及不同风味的特殊成分。

图片

应用前景:

该类产品不含任何化学型食品添加剂,营养丰富,适合多种人群需要。运动营养产品已经在合作单位(郑州)海而思进行工业化生产。另外,全球约有5.37亿糖尿病患者,且在2030年将达到6.43亿,2045年达到7.83亿,其中我国有1.3亿糖尿病患者,低GI食品在我国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03




成果名称:功能食品及功能食品添加剂开发

技术领域:粮油加工及营养健康

成果简介:

采用生物酶法、物理场、糖基化等绿色技术制备生物活性肽、高功能性蛋白和低致敏性蛋白;利用多组学测序及生物信息学技术筛选开发功能性益生菌制剂;利用稳态化技术制备矿物质及营养强化剂及对神经系统、免疫系统有着重要作用大豆卵磷脂产品;利用共价结合复合物制备技术制备出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稳定性良好的共价结合的花青素-蛋白功能性乳液纳米颗粒等食品添加剂产品。

图片

应用前景:

后疫情时代大健康背景下,传统膳食模式下仅靠营养素添加难以满足市场对精准化和个性化的需求。生物活性肽、高功能性专用蛋白和低致敏性蛋白、大豆卵磷脂、富含花青素、稳态化营养及功能因子的添加剂应用于食品领域中,市场前景广阔,预期经济效益良好。

04




成果名称:可食性包材制备与应用

技术领域:粮油加工及营养健康

成果简介:

本成果以食物中提取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为原料制备可食性包材,具有均匀透明、氧气透过性低、保鲜能力好的特性,适用于药品、糖果、水果和肉制品等产品的包装;也可以适用于油脂较重、浸透性强的高含油脂食品包装,在快餐、油炸薯类食品和月饼等食品企业具有广泛的用途。

图片

市场前景:

2019年全球可降解材料年产能约83万t,中国年产能约为31万t。发展可降解材料中可食性生物聚合膜(以下简称可食膜)以其原料来源广泛、可食和无污染等优越性,成为食品、药品和包装等领域研究的一大热点。以年产1000t可食保鲜膜产品工厂为例,年销售额为5000万元、年净利润为800.35万元、年净利润率为16.05%。

高校简介

University Profile

图片

河南工业大学




河南工业大学始建于1956年,先后隶属国家粮食部、商业部、机械工业部和国内贸易部,是河南省人民政府与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共建高校,入选国家首批“2011协同创新计划”,是河南省特色骨干大学、省“双一流”创建高校。

学校占地2764.5亩,在校生规模39000余人,涵盖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形成了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现有22个学院,教职工2600余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053人。拥有全国最完整的粮油食品学科群和实力雄厚的超硬材料学科群,同时构建了集储运、加工、装备、信息、管理等于一体的完整学科体系。建有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拥有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5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24个省一级重点学科。建有“小麦和玉米深加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粮食储运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58个国家级、省部级科研平台。

近年来,学校积极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行业、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在粮食精深加工与综合利用、粮食储运、生物医药、新材料、工业设计、粮食经济与物流管理等方面取得了一批重大研究成果,产生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14项,国家标准创新贡献一等奖1项。主持制定国际标准、国家、行业和团体标准336项,主持或参与编制行业发展规划、决策咨询报告300余项。为“一带一路”沿线23个国家建设的137条粮油生产线提供了工艺技术,为行业科技创新、社会发展进步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和智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