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动态 通知公告

河南工业大学产学研科技成果推介(十二)

2025-01-10

科技成果

Sci & Tech Achievements

01




成果名称:一种微小昆虫标本图像采集系统

技术领域:粮油储藏

成果简介: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小昆虫标本图像采集系统,该系统包括昆虫固定架、转台及拍摄设备,转台包括环形的转盘及驱动转盘在水平面内周向转动的转盘驱动机构,拍摄设备固定于所述转盘上,昆虫固定架固定于转盘的中心孔处,转盘驱动机构、拍摄设备均与监控终端控制连接。本发明的微小昆虫标本图像采集系统采用监控终端控制转台转动和相机的自动拍摄,系统完全自动运行,中间过程不需要人工操作,既简化了操作过程,又避免了人工操作带来的误差引起的数据偏差。系统采用单机拍摄,大大降低了拍摄成本。另外,该系统采用将昆虫标本静止固定、相机转动的方式进行图像采集,避免了昆虫标本轻微震动引起的图像位置改变等问题,确保了图像采集的质量。

市场前景:

本成果可用于微小昆虫标本图像采集,三维模型基层书记采集等。在生物标本三维可视化应用领域前景广阔,经济潜力巨大。

02




成果名称:一种粮食场所热风杀虫装置

技术领域:粮油储藏

成果简介:

本发明涉及一种粮食场所热风杀虫装置,包括底部具有行走机构的行走车,粮食场所热风杀虫装置还包括通过机械臂与所述行走车相连的热风机,行走车上设置有安装杆,安装杆上安装有红外热成像机和高位激光雷达,行走车内设置有耐热密闭腔体,耐热密闭腔体中设置有电池和控制装置,电池与控制装置、机械臂、行走机构、红外热成像机和热风机电连接,控制装置与机械臂、行走机构、红外成像机、高位激光雷达和热风机控制连接。

应用前景:

本成果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粮食场所技术热处理杀虫过程中因局部温升达不到要求而导致杀虫不彻底的技术问题。应用领域前景广阔,经济潜力巨大。

03




成果名称: 一种基于害虫引诱技术的仓虫自动检测装置及系统

技术领域:粮油储藏

成果简介:

储藏物昆虫是在仓储环境普遍发生的生物,仓储害虫给储藏物带有直接损失、间接损失和商品信誉损失等危害。通常对仓储害虫检测采用取样检查的方法,由于仓储物品数量大,人工取样劳动强大,同时当虫害发生时,需采用防护剂、熏蒸剂、密闭气调杀虫等杀虫措施,此时仓储环境对人类是安全危害的,不适于进入仓储环境取样作业,因此入仓取样检查仓储害虫既耗费人力又存在安全风险。

由于发明可使害虫主动进入诱捕器,并进行数量统计,改变了传统的随机性和被动式诱捕、统计结果受杂质干扰大的检测模式,从而实现高效、安全的检测控制害虫目的。

本发明的仓储昆虫检测控制系统属于害虫检测与控制技术,还可用于仓储昆虫预测预报技术中。

应用前景:

本成果在储藏物领域如粮食存储环境、烟草储存环境和中药材储存环境等封闭或开放系统中,均可用于储藏物害虫自动采集/统计,并实现避免杂质干扰、主动诱捕。这些应用场所在仓储领域占有绝对市场份额,该系统即可单独使用,亦可与其他信息化系统结合应用,经济潜力巨大。

04




成果名称:一种粮堆内用害虫诱捕器

技术领域:粮油储藏

成果简介:

粮食在仓储过程中都会产生害虫,害虫不仅在粮堆上层空间活动,也在粮堆内部生活,习居于粮堆空间害虫容易发现,在粮堆内部害虫是危害粮食的主题,不易被发现。然而实际使用中发现,害虫诱捕器的发光基本都被周围的粮食颗粒遮挡,导致害虫诱捕器的发光范围很小,对害虫的吸引能力有限;此外,无法对诱捕器内的害虫数量进行精准计数,也没有响应的报警功能,操作人员根据一定的时长来观察诱捕器主体内的害虫数量,不仅费时费力,也容易出现影响最佳除虫时机的问题。本发明利用昆虫对光(频率、波长、偏振)的偏好性,可解决粮堆内部害虫有效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有效果技术。

市场前景:

本成果在储藏物领域如粮食存储环境中散装粮堆内部或包装粮内部害虫的物理性主动诱捕。这些应用场所在仓储领域占有绝对市场份额,该系统即可单独使用,亦可与其他信息化系统结合应用,经济潜力巨大。

高校简介

University Profile

图片

河南工业大学




河南工业大学始建于1956年,先后隶属国家粮食部、商业部、机械工业部和国内贸易部,是河南省人民政府与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共建高校,入选国家首批“2011协同创新计划”,是河南省特色骨干大学、省“双一流”创建高校。

学校占地2764.5亩,在校生规模39000余人,涵盖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形成了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现有22个学院,教职工2600余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053人。拥有全国最完整的粮油食品学科群和实力雄厚的超硬材料学科群,同时构建了集储运、加工、装备、信息、管理等于一体的完整学科体系。建有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拥有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5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24个省一级重点学科。建有“小麦和玉米深加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粮食储运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58个国家级、省部级科研平台。

近年来,学校积极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行业、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在粮食精深加工与综合利用、粮食储运、生物医药、新材料、工业设计、粮食经济与物流管理等方面取得了一批重大研究成果,产生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14项,国家标准创新贡献一等奖1项。主持制定国际标准、国家、行业和团体标准336项,主持或参与编制行业发展规划、决策咨询报告300余项。为“一带一路”沿线23个国家建设的137条粮油生产线提供了工艺技术,为行业科技创新、社会发展进步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和智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