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动态 通知公告

河南工业大学产学研科技成果推介(二)

2024-10-25

01

成果名称:婴幼儿高蛋白麦胚米粉产品开发技术

技术领域:粮油加工及营养健康

成果简介:

婴幼儿高蛋白麦胚米粉产品开发依托于粮食公益性行业专项和河南省谷物资源转化与利用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项目应用工业化中试水平超临界CO2萃取小麦胚芽油,应用喷雾干燥技术制备脱脂小麦胚芽微胶囊,应用双螺杆挤压膨化技术复配脱脂小麦胚芽和优质大米制备高谷物蛋白婴幼儿米粉,实现了小麦胚芽的绿色全利用。通过该项目的研究,申请发明专利《一种婴幼儿高蛋白麦胚米粉的制备方法》。

市场前景:

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具有高效、操作方便、使用无毒无害的特点,结合双螺杆挤压膨化,能够实现脱脂小麦胚芽营养价值的充分利用,开发营养强化型谷物制品,提高小麦胚芽的利用率和附加值,因此该项目如能实现工业化转化将会显著提高我国油脂加工企业的竞争力。进一步加工生产的脱脂小麦婴幼儿米粉,这类产品的市售价每50-500元/Kg不等。可以预见,将其进一步扩大投产后将会为生产企业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

02

成果名称:藜麦全营养谷物老年食品产业化技术

技术领域:粮油加工及营养健康

成果简介: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到2030年中国人口约三个人中就有一个老人,随之而来的银发经济将大约有4万亿的市场。而目前中国老年食品却是有钱也买不着既营养又容易消化的全营养老年专用食品,老年人食品市场开发将是非常大机会与趋势。

藜麦蛋白质含量高达16%至20%,含有丰富的优质完全蛋白,并能提供人体必需的九种氨基酸,比例非常均衡,容易被人体吸收,还富含各种人体必需的矿物质元素,如钙、铁、锌、铜、锰等,以及各种有益的化合物,如异黄酮、B族E族维生素等在藜麦中也含量丰富,其油脂中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对防治前列腺素、血栓、动脉粥样硬化,免疫、抗炎和膜功能有重要作用,而且膳食纤维含量高达7.1%,完全实现老年食品的低脂低热低糖要求。

市场前景:

本项目的藜麦老年全营养系列食品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藜麦老年普通食品,包括三个系列:长保型产品、短保型产品、即食型食品。此类产品主要针对健康老年人,可做为主食食用。第二类是藜麦老年全营养食品,包括二个系列:长保型产品、即食型食品,此类产品主要针对患有“三高”慢性病老年人,可作为辅助疗效食品。

03

成果名称:高品质芝麻小磨香油大型工业化生产集成技术研发及应用

技术领域:粮油加工及营养健康

成果简介:

成果来源于纵向项目并获得中国粮油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在保持我国独有的水代法芝麻小磨香油生产技术和产品优势的基础上,对高品质水代法芝麻小磨香油大型工业化生产技术进行研发和应用。

对芝麻原料精选除杂、水洗湿润萌发、适度连续均匀炒籽、适温深度磨浆、精准兑水墩油、分级撇油、合理精制等工艺技术进行研发应用,实现小磨香油产品从单纯追求感官香味向感官香味、营养成分和安全品质兼顾的发展,以及小磨香油生产从作坊式生产向现代工业化生产的发展,提高产品得率(提高1%-2%),提高芝麻油中营养成分芝麻木酚素和维生素E含量(提高10%-20%),减少生产过程中有害成分苯并芘和反式脂肪酸的形成(苯并芘≤2μg/㎏,反式脂肪酸≤0.5%),芝麻油产品质量达到并优于国家标准,同时实现芝麻小磨香油的清洁生产。

市场前景:

适用于小磨香油大规模化生产,具有优良的生产工艺效果,显著提高产品得率、产品中芝麻木酚素和维生素E含量,有效消除和控制苯并芘和多环芳烃形成,高度保持芝麻油香味。

04

成果名称:芝麻油适度加工与副产物高效利用创新技术研发应用

技术领域:粮油加工及营养健康

河南工业大学产学研科技成果推介(二)

成果简介:

该项目针对芝麻油加工业的焦点问题与技术难题,开发了芝麻麻油生产过程中多环芳烃、塑化剂等危害因子的控制和脱除技术,芝麻油适度加工与品质提升技术,芝麻饼制取醇洗浓缩蛋白及芝麻木酚素联产工艺技术,芝麻油脚中芝麻磷脂提取及油脂回收技术;实现了高品质芝麻油、系列芝麻蛋白粉、芝麻浓缩蛋白、高纯木酚素、粉末磷脂的综合生产与高值化利用。

河南工业大学产学研科技成果推介(二)

市场前景:

该项目技术已经在几家大型芝麻油加工企业推广应用,实现了三年新增销售额20.6亿元、新增利润1.4亿元、新增税收1600万元。项目技术引领芝麻油行业创新发展与技术进步,丰富了产品品种系列,显著提升了产品质量安全与营养品质,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主持完成《芝麻油》国家标准的修订,并承担了《芝麻》国家标准的修订。成果已在合肥燕庄、中粮费县、瑞福油脂等龙头企业得到推广应用,新增销售额20.6 亿元,新增利润 1.4 亿元,新增税收 1600 万元。

高校简介

University Profile

河南工业大学始建于1956年,先后隶属国家粮食部、商业部、机械工业部和国内贸易部,是河南省人民政府与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共建高校,入选国家首批“2011协同创新计划”,是河南省特色骨干大学、省“双一流”创建高校。

学校占地2764.5亩,在校生规模39000余人,涵盖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形成了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现有22个学院,教职工2600余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053人。拥有全国最完整的粮油食品学科群和实力雄厚的超硬材料学科群,同时构建了集储运、加工、装备、信息、管理等于一体的完整学科体系。建有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拥有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5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24个省一级重点学科。建有“小麦和玉米深加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粮食储运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58个国家级、省部级科研平台。

近年来,学校积极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行业、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在粮食精深加工与综合利用、粮食储运、生物医药、新材料、工业设计、粮食经济与物流管理等方面取得了一批重大研究成果,产生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14项,国家标准创新贡献一等奖1项。主持制定国际标准、国家、行业和团体标准336项,主持或参与编制行业发展规划、决策咨询报告300余项。为“一带一路”沿线23个国家建设的137条粮油生产线提供了工艺技术,为行业科技创新、社会发展进步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和智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