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动态 通知公告

河南工业大学产学研科技成果推介(八)

2024-12-13

科技成果

Sci & Tech Achievements

01




成果名称:小麦谷朊粉工程化仿生蛋白肉的开发与产业化应用

技术领域:粮油加工及营养健康

图片

成果简介:

植物蛋白肉是一种以植物蛋白粉为基本原料,通过挤压重组形成具有动物肌肉组织结构和类似于肉类咀嚼感和口感的高蛋白低脂肪的植物基食品。项目利用挤压重组、生物仿生等技术开展蛋白原料的适应性、植物蛋白肉品质评价、高低水分蛋白肉技术集成的开发;研发了仿生植物蛋白肉品质评价关键技术与装备;开展了仿生植物蛋白肉加工关键技术装备集成创新与示范。创新仿生植物蛋白肉加工技术装备,制定技术标准,实现仿生植物蛋白肉工业化加工。

图片

市场前景:

此技术在特色油料加工过程中应用,成功解决了油料加工过程中资源浪费问题,不但制备营养丰富的食用油脂产品,同时可以得到油料蛋白质不变性的低温粕,这一低温粕可以进一步加工成不同蛋白质含量的食品需要的原料,也可以作为初级产品销售,还可以进一步加工成营养物质丰富的多糖产品,使油料加工增值两倍以上,实现特色油料高值化利用技术的应用。此技术的应用可以得到新营养概念的食用油新产品,还可以分步实现蛋白质和多糖产品的开发应用。

图片

02




成果名称:油料饼粕生物转化与高值化利用关键技术研发及示范

技术领域:粮油加工及营养健康

成果简介:

大豆、花生、玉米胚芽等油料经榨油后,产生大量的饼粕副产物,目前我国榨油的方式主要是高温压榨,经过高温工艺后饼粕中的蛋白质热变性严重,其营养价值与功能特性较差,且油料作物易染真菌毒素,危害大但不易去除,故饼粕大多作为动物饲料,产品附加值低,资源浪费严重。为有效改善饼粕的利用价值,本团队长期致力于研究微生物发酵技术在植物饼粕中的应用。微生物发酵技术的优势在于:⑴可有效降低饼粕中的真菌毒素,例如黄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等,提高产品安全性;⑵能有效去除饲料中蛋白酶抑制剂等抗营养因子以及有毒有害物质,增加蛋白含量,改善蛋白品质,降低致敏性,提高产品益生性;⑶可将饼粕中蛋白质降解为多肽,易于吸收且具有生物功能活性,改善产品风味,提高产品营养价值和适口性;⑷生物发酵技术可在一个发酵过程同时完成脱毒、酶解、产生益生因子、富集金属微量元素等步骤,相比传统方法更加绿色、节能、高效。

图片

应用前景:

成果转化后,可建立大规模的饲用饼粕生产线和功能性多肽的制备生产线,不仅可为饲料工业、畜牧业提供优质的饲料蛋白质资源,还可实现饼粕在食品企业的应用。各种饲用饼粕的开发,可替代鱼粉、豆粕等添加到动物饲料中,为饲料工业、畜牧业提供优质的饲料蛋白质资源。

我国是美国第二大大豆进口国,在豆粕供求矛盾突出,低蛋白日粮技术推广应用需求迫切。养殖业豆粕年消耗量有望降低1000万吨以上,带动减少大豆需求量超1400万吨。因此,推广中国特色优势油料作物饼粕替代豆粕的技术十分必要。发酵饼粕的综合利用大大提升了其应用价值,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03




成果名称:系列益生食品制备关键技术

技术领域:粮油加工及营养健康

成果简介:

益生制品具有改善肠道菌群、促进排便、平衡免疫等特性,对改善便秘、高血糖、高血脂和高血压等常见慢性疾病具有显著作用。我国居民饮食结构中益生食品普遍不足,这是国内“三高”等慢性病普遍多发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功能性低聚糖方面,团队研发了利用棉籽壳和小麦麸皮生成低聚糖的工艺技术,并通过动物实验验证了其功能特性。和玉米来源的低聚木糖相比较,棉籽壳来源的低聚木糖纯度更高,其中阿拉伯糖的含量低于3%以下。小麦麸皮来源的低聚糖虽然阿拉伯糖的比例大约为三分之一,但动物实验结果显示,其改善肠道菌群的效果明显好于玉米芯来源的低聚木糖。另外,利用木葡聚糖酶水解罗望子多糖胶,生产罗望子低聚糖,利用甘露聚糖酶水解香豆胶生产香豆胶低聚糖,可以丰富我国的低聚糖和膳食纤维市场,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相关成果已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和轻工部科技进步1等奖1项。

益生菌在摄入足够数量时,可对宿主健康产生有益作用。随着益生菌产业的发展,其益生作用已被消费者接受和认可。本团队一直从事于从天然发酵食品、自然环境、特定人群中筛选功能性益生菌,已建立起研究团队的菌种资源库。发掘到的多株降血糖、降血脂、减肥和抗炎专利菌株在发酵食品和功能性食品领域有良好的应用前景,降血糖益生菌已经获批国家发明专利。

应用前景:

益生食品尤其是功能性低聚糖和益生菌等在我国居民饮食结构中普遍不足,这是国内“三高”等慢性病普遍多发的重要原因之一。我团队研发的功能性低聚糖如低聚木糖、阿拉伯糖木糖低聚糖、罗望子胶低聚糖等,以及具有降糖、降血脂、提高免疫力等功能性的益生菌菌株改善肠道菌群、改善“三高”等方面具有显著作用。市场应用前景巨大。

04




成果名称:冷冻熟面表面防粘技术

技术领域:粮油加工及营养健康

成果简介:

染真菌毒素危害严重且难以降解削减而导致其加工利用价值受目前我国冷冻熟面加工年产能20~25亿包,日本冷冻熟面年产能约为15亿包。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餐饮行业和家庭烹饪方式也在发生改变,电商外卖平台点餐已渐渐成为家庭用餐和工作点餐的主要消费方式。而且快餐不仅要求烹煮速度快,同时要保证品质,面条煮好端上餐桌的堂食方式仅占小部分,而外卖配送占比更大,需求增长迅猛。而配送过程中需要半小时左右,期间面条容易出现粘条成坨,糊汤断条等劣变现象。

本技术从冷冻熟面的原料小麦粉、制面工艺、熟制工艺、品质改善的食品添加剂多角度着手,针对冷冻熟面加工工艺过程中多个环节,对防止复煮后冷冻熟面粘连成坨的问题进行比较系统、全面的研究。在工艺过程中多参数调控冷冻熟面品质,形成一套包含原料小麦粉筛选、制面、熟制、食品添加剂改良的冷冻熟面防粘技术,达到快餐外卖过程中,克服面条粘连成坨的问题。

本技术获得“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科学术奖一等奖——冷冻熟面品质调控技术研究”和“河南省教育厅科技成果奖二等奖——冷冻熟面品质改良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拥有2项与面条相关的授权发明专利。

市场前景:

本技术旨在克服冷冻熟面在复煮后粘连成坨的问题,本技术有效降低复煮后面条的表面粘性,给予消费者品质更优良的面条产品,且适合外卖行业销售面条产品使用。减少外卖商家面对面条品质不佳而出现的退货和退款的问题。

调查发现,现在冷冻熟面的市场稳定,如果解决面条发粘的口感问题,会促进该面条的进一步销售。假设一个人口有1000万的城市,如果每天100万人消费1盒冷冻熟面,每盒5元计,每天的销售额为500万元,其经济效益显著。

高校简介

University Profile

图片

河南工业大学




河南工业大学始建于1956年,先后隶属国家粮食部、商业部、机械工业部和国内贸易部,是河南省人民政府与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共建高校,入选国家首批“2011协同创新计划”,是河南省特色骨干大学、省“双一流”创建高校。

学校占地2764.5亩,在校生规模39000余人,涵盖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形成了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现有22个学院,教职工2600余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053人。拥有全国最完整的粮油食品学科群和实力雄厚的超硬材料学科群,同时构建了集储运、加工、装备、信息、管理等于一体的完整学科体系。建有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拥有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5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24个省一级重点学科。建有“小麦和玉米深加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粮食储运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58个国家级、省部级科研平台。

近年来,学校积极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行业、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在粮食精深加工与综合利用、粮食储运、生物医药、新材料、工业设计、粮食经济与物流管理等方面取得了一批重大研究成果,产生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14项,国家标准创新贡献一等奖1项。主持制定国际标准、国家、行业和团体标准336项,主持或参与编制行业发展规划、决策咨询报告300余项。为“一带一路”沿线23个国家建设的137条粮油生产线提供了工艺技术,为行业科技创新、社会发展进步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和智力支持。